
↑古亭市場位於羅斯福路的出口(2段77號),照片右方是「一流彌月油飯」,其四神湯($35)、油飯(一斤$80)都很美味,還有這回沒空吃到的芋頭米粉湯,應該也不錯。照片左方是一家沒有店名的麵攤,我點了一碗乾意麵($30),看以簡單,卻很美味。

↑麵攤老闆娘已經八十歲了,看不出來吧。

↑傳統市場慣有的熟食攤,是主婦主夫們的好幫手,買些主菜,回家燙個青菜,弄個熱湯,就可以輕鬆餵飽全家人了。

↑現代主夫上傳統市場,也蠻常見的。

↑上傳統市場,也要美美的。

↑傳統市場的攤商主大多是老人家,老伯在一堆金紙中專心地數著錢,不知這是否是他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聽說綁魚有特定的方法,才能呈現這樣美好的弧形

↑紅磚建物內部只剩一攤「淑華肉舖」,仿如釘子戶,景像就像洪致文老師文中的照片一樣,要看指標才能找到

↑經營五十年的「淑華肉舖」,隨著古亭市場拆除,即將走入歷史,只是它不會出現在史書上

↑亂

↑經營五十年的「淑華肉舖」前,站著的是老闆,坐著的是老客人

↑「不要以身試法!」

↑賣麵條的攤位後面就是製麵機,剛做好的麵條,好像曬衣服一般,一排排掛著等陰乾。


↑「金蒂」老麵饅頭和包子店,老闆很爽快地出來招呼,要我多拍,說以後就沒機會拍了。


↑洪致文老師文中提到的,客家人開的「阿妹麵店」。

今天逛完師大附近街區,又信步往前亂逛,遠遠就看到這高約二層的紅磚建物被圍了鐵皮,其上的布條顯示是即將拆除的古亭市場。紅磚建物內只剩一攤「淑華肉舖」(仿如釘子戶,景像就像洪致文老師文中的照片一樣),問了在這兒經營五十年的老闆阿伯:市場何時會拆?
紅磚建物外部,不規則地搭了許多鐵皮頂棚,其它攤商就暫時在此繼續營業,粗估少說也有上百個攤位,逛買的人潮不少,老中青男女都有,我想,從逛市場的人口結構變化,大約可以描繪男女平權的歷程(曲線)。環顧市場,很多都是老人家在顧攤,和另一位賣水菓的老伯聊起,他也說,這兒拆了就退休,他指指其他的攤商說,這些年輕的就得開始去其它地方找新攤位了。
我想傳統市場之所以比超市可愛之處,除了人和人的熱絡互動,商品的呈現也大不相同,生鮮魚蝦在沒有成交前,會先讓客人看個夠,成交後再打包,多了信任感;在家禽需統一屠宰的規定前,還可看到現宰雞鴨,古亭市場還有活雞攤,我剛好看到一位爸爸對小孩說:看,這是公雞。這種認識家禽的「校外教學」,怕以後只能去動物園進行了,未來的小朋友應該會以為雞是天生沒頭沒腳的一種動物吧。我還看到一個賣麵條的攤子,攤位後面就是製麵機,剛做好的麵條,好像曬衣服一般,一排排掛著等陰乾,你看到老闆認真地在製作麵條,那麵條必定分外好吃,這也是超市沒法提供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