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1

〔2011中南印〕孟買,傾斜的世界!

ps-IMG_0108
孟買,千人洗衣場一隅,世界就是如此傾斜。你、我、觀光客們用的床單,是這些朋友在烈日下辛苦洗滌的,照片左方是鐵道,我們站在路橋往下看,這兒已成為新的觀光景點,不時有遊覽車、觀光客停下來拍照。
ps-IMG_0110
↑若有長鏡頭,有拍不完的勞苦身影
ps-IMG_0139
↑在另一端的孟買,我用眼睛買了棟十億美元的豪宅(右上角,怪怪那棟)。聽說這宅邸風水不好,主人只在此開過一次open party,從沒入住過。這兒是像台北市忠孝東路的區段,但馬路很窄,非上班時間也一直塞車,豪宅蓋在這兒,真得很怪,難怪進出要用直昇機(停頂樓),是說有錢人也沒差。
 
〔看新聞〕印度孟買十億豪宅 全球最貴
全球最貴的房子在哪裡,答案是印度的孟買。印度首富「安巴尼」花了十億美元,也就是將近31億台幣,打造了世界上最貴的豪宅。這棟27層樓的建築,佔地達1萬1千坪,總面積比法國的凡爾賽宮還大,裡頭健身房、宴會廳一應俱全,還有160個停車位,跟能容納五十人的私人電影院,估計光是打掃就得請六百名工作人員,規模相當驚人。

2011-12-30

〔2011中南印〕南印婦女的衣飾

ps-IMG_7586
南印婦女用色鮮麗,不論老少都是玩色高手,好喜歡他們的衣飾,非常有活力。

〔2011中南印〕難近母Durga

ps-IMG_9547
難近母Durga:印度教女神,容顏絕美,法力高強,是濕婆神之妻雪山神女的兩個兇相化身之一(另一個是時母),她的座騎有時是一頭獅子,有時是一頭虎。神職是降魔、忿怒和戰鬥,性力派的重要崇拜對象。
難近母Durga字面意思為「不可接近的」,音譯為杜爾伽,此譯名見唐朝慧立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這書黃建忠老師一提再提,但旅行的功課怎做得完?在印度神話中,她曾消滅古印度的牛魔王,我想,這可是西遊記寫作的元素之一?

詳見P74.《印度史詩‧神話百科》http://www.owls.tw/post/1/926

2011-12-28

感謝Maggie來自吳哥窟、大宏的九寨溝自製明信片

ps-明信片-Maggie吳哥郵票

Maggie2010年遊突尼西亞時認識的好友,近日她跑去吳哥窟玩,這是她第二回去,和上次相隔多年,她也說吳哥窟更觀光化了,有的古蹟修得太好,反而失去了些味道。我第一眼就先注意到這郵票,有UNESCO的標章耶,真是太好了,不知其它國家是否也有類似的做法?
ps-明信片-Maggie吳哥正面

ps-明信片-Maggie吳哥背面

ps-明信片-大宏九寨溝正面
大宏是西藏團團友,那是一次很開心、豐富又難忘的旅行,也認識了一群愛旅行的好朋友。大宏也很愛攝影,去年我用自己拍的相片做成實體賀年卡寄給大家,他今年也開始做賀年卡了,讚喔。

Dear Frances:

去年非常感謝妳寄的明信片,所以今年小弟我也來獻醜一番,將今年去九寨溝的照片來做成明信片。妳今年去南印應該也收獲滿滿吧,有機會的話再分享一下心得吧,祝妳明年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大宏 2011.11.20.
ps-明信片-大宏九寨溝背面

2011-12-14

宜蘭五結:戀戀風情,利澤簡老街享受片刻過往時光

ps-IMG_1326
↑這位騎鐵馬的阿伯,您真是大好人,這時入鏡,再好不過。(感謝在心)

聽到逛老街,腦中不由浮起人多吵雜,販賣物品大同小異的所謂「老街」刻板印象,既感嘆老街的不存在,又擔心當地朋友的生計,然而來到宜蘭利澤簡老街,卻有另一番驚喜,原來這兒還沒有成為觀光化的老街,一進路口就撞見一棟典雅的日治時期兩層樓建築,現為利生醫院(縣定古蹟),因為仍在營業且有人居住,我們只能從外觀欣賞,為我們導覽的「利澤簡文教促進會」林文明先生拿起一張黑白老照片,對照當年的街景,非常有趣。

利澤原名「利澤簡」,地名源自平埔族噶瑪蘭人利澤簡(Hedecanan)社,意指「休息之地」。利澤簡位於冬山河下游,水路上通冬山鄉,下接冬山河口的加禮宛港,而成為宜蘭溪南重要的貨物集散地,也造就了利澤簡的商業繁榮。黑白老照片正呈現出這兒原來有著河道,是此地交通樞紐的景象,對街的「利澤戲院」早已不再營業,但見圓栱形售票口,彷彿滄桑的眼眸,見證當年這市街的繁華喧囂。

和利生醫院同一邊,新舊樓房間還夾雜著零星的傳統閩南式亭仔腳(騎樓)建築,其中一棟想是日本大正時期巴洛克建築風格的老房子,可惜毀壞得只剩立面,對門鄰居阿姨看我東張西望,特地從屋裡走出來和我聊到,這原來是間布店云云,這就是小鎮特有的人情味,我對老街,戀著的就是這一味,我們萍水相逢,不用客套彼此,就是能聊上天。

對街過來則有棟如公寓般的教堂,百年前,馬偕博士在宜蘭的平埔族36社中設立了34間教會,這教堂雖不是當年的老教堂,但也訴說了基督福音傳入了蘭陽平原的歷史。教堂對面則是利澤簡另一重要信仰中心,永安宮媽祖廟(創建於清道光6年,1826),這媽祖可是從唐山直接過來的,不是台灣其它鄉鎮媽祖的分靈,其內供奉的媽祖神像已有三百年,目前正在整修,相信下回來探訪,必能看到更多古物。遙想台灣這片廣納移民的土地,先民在黑水溝的命運如浮葉,信仰是心靈唯一重要的依賴。

民以食為天,食物常是老街較容易倖存的,尤其是餅店,儘管不斷有新奇的美食取代了古早味,但為婚禮、慶典或酬神,傳統不敢偏廢,我想「何鼎順百年老餅舖」也就因此留存下來,此店以「菜餅」(金桔口味,菜是素食的意思)聞名,吃著一個個溫熱剛出爐的手工菜餅和鳳梨酥,心也溫實了起來。

本文為參加「五結Yummy芽米金色旅遊試遊團-新農村文化之旅」體驗文。

部份資料引自宜蘭旅遊網(http://www.lanyangnet.com.tw/ilpoint/wj03/:利澤簡位於冬山河下游,至今利澤老街已被現代的建築物取代,但仍可找到一些部份古早老街的遺蹟,像是利生醫院一直是利澤簡老街的地標,為最早的西式建築,創建於西元1920年,原為利澤簡信用組合,之後曾作為輕便車站、五結鄉農會,現為利生醫院。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673) [宜蘭五結] .利澤簡老街

ps-IMG_1298

ps-IMG_1325

ps-IMG_1246
「利澤戲院」早已不再營業,但見圓栱形售票口
ps-IMG_1323

ps-IMG_1312
↑教堂不大,仍有三位一體的形制(三個尖塔型窗)
ps-IMG_1274

ps-IMG_1272

ps-IMG_1305

ps-IMG_1295

ps-IMG_1296

ps-IMG_1316
木馬正把小鞭炮丟向一籃大鞭炮, 風大不容易準投, 好擔心, 鞭炮會不請自來到大家頭上 (跑...)

2011-12-13

宜蘭五結:一灣清淺,述說噶瑪蘭文化和體驗鴨母船

ps-IMG_1100

到宜蘭划船、玩水,大家第一個想到應該是的是冬山河和親水公園吧,沒想到臨近的冬山河的支流現在有更好玩的,此支流風景更天然怡人,回家忙把照片放在臉書和朋友即時分享,大家都沒猜到這是宜蘭,還以為我們在泰國。說真的,船行只五分鐘,我們馬上就有這種感覺,藍天白雲,微風輕吹,視野遼闊,我們笑說,若有幾艘小船載著青蔬水果、另幾艘載著酸辣米粉湯等小吃,真得彷彿身在泰國的水上市場呢。

船行到中途靠岸訪民宿探古井,經導覽解說,我才知這兒就是平埔族噶瑪蘭人舊聚落區「流流社」,哇!這名字真好聽,馬上讓人聯想到一灣清淺,現在它的地理位置名稱是宜蘭五結鄉季新村,於冬山河下游南岸,與親水公園隔河相望,是蘭陽平原上殘存的噶瑪蘭舊社之一。而我們的行程是:冬山河休閒農業區 【小河文化噶瑪蘭】鴨母船體驗及噶瑪蘭文化導覽,這小木船以前往來各小支流,是養鴨的工具船,近日開始規劃轉型為小河觀光船,未來會加上生態和豐富的噶瑪蘭文化解說,河岸兩旁已不見養鴨人家,只見綠地、秋芒和和一棟棟可愛的民宿。中途也有撒網捕魚體驗、品河岸咖啡等。

有時不得慨嘆,我們這一代真是聽傳說的一代,很多物件風景,只能聽耆老們講述,在一片荒野中,想像這兒以前的風光,先人打拼的故事。但也幸而有這樣的傳承,讓大家在觀光旅遊中,輕鬆瞭解我們的歷史和土地,有興趣的朋友,請一定要來玩玩。


流流社:資料參考自「台灣大百科全書」,「流流」二字由噶瑪蘭語音譯,意思是地形細長或水流沖積之地,流流社址即位於冬山河南岸的高凸沙地上。流流社社址原不在此,19世紀末期因蘭陽溪水患被沖毀,於20世紀初沿冬山河支流形成聚落,清代文獻裡,此村社於當時尚有噶瑪蘭後裔42人。

本文為參加「五結Yummy芽米金色旅遊試遊團-新農村文化之旅」體驗文。
ps-IMG_1104

ps-IMG_1116

ps-IMG_1119

ps-IMG_1122

ps-IMG_1123

ps-IMG_1155

ps-IMG_1164

ps-IMG_1181

ps-IMG_1172

ps-IMG_1199

ps-IMG_1201

ps-IMG_1204

2011-12-11

宜蘭:三代經營〔溪和三代目〕食品觀光工廠

ps-IMG_1069

我對海鮮一向無法抗拒,從小只要餐桌上有魚鮮,不管魚刺再多,蝦蟹再難支解,我都會一一把它們消滅。週六一早陽光普照,一掃連日陰雨,交通意外順暢,九點半就到宜蘭,主辦單位臨時加了這個位於位於宜蘭利澤工業區的魚鮮食品加工廠,正合我意。台灣的食品加工業非常先進,這兒絲亳沒有魚腥味,乾淨明亮,且展示著一些有年代味兒的捕魚船隻、器物和老照片,和一般制式工廠增添了許多人情味,原來這是三代辛苦經營的食品工廠。

為我們解說的工作人員一身魚夫打扮,分外親切,先介紹有關辨識魚鮮的知識和溪和食品觀光工廠源起等,(擷取自溪和食品官網http://www.siho.com.tw/):經營溪和冷凍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的簡氏家族原本居住在宜蘭的龜山島上,以捕魚為生,後因生活不方便遷居宜蘭頭城,民國45年現任總經理簡大新的祖父在彭佳嶼海域發生船難,祖母與當時念初一13歲的父親簡溪焰在海邊搭建起簡陋的魚寮,進行簡單的水產品加工,維持一家子生計。也因為產品品質很好,逐漸建立口碑與行銷通路,甚至外銷到日本。民國86年,正式成立了溪和冷凍水產食品公司,並邁向現代化經營。民國96年因業務擴展,第三代簡大新遷廠至利澤工業區現址,除了設立新廠房,也增購了更多現代化處理設備,並通過HACCP認證,在公司業務穩定發展後,97年更在宜蘭縣政府工策會輔導下轉型為觀光工廠。

經過他們詳細的解說,原來魩仔魚不是幼魚,也不是魚苗,哈,我曾經以為吃魩仔魚會危害生態呢,原來魩仔魚屬於鮷科魚類,通常為銀灰色的小型魚,體長約4~5cm,本來就是小個兒,由漁船以拖網方式捕獲。白色魩仔魚不一定是經過漂白的,只要有正確的處理方式,就能呈現魩仔魚原本自然的色澤,如宜蘭魩本來就是白色的魚,他們絕不添加防腐劑及漂白劑,且經HACCP認證加工廠包裝及凍處理,讓大家吃得安心又健康。市面上知名超商販售的魩仔魚御飯團,其魚料正是出自溪和食品工廠之手。

我們也陸續品嚐了許多產品,如丁香魚、小卷、櫻花蝦、薄鹽鯖魚、四破魚等,魚鮮經過他們的加工,買回去有的只要拌白飯,有的只要解凍蒸煮就能上桌,且完整保留鮮味,這真是主婦的一大福音,也是大家的口福。

溪和食品觀光工廠
地址:宜蘭縣五結鄉利澤工業區利興二路11
TEL03-990-7998  FAX03-990-7995

本文為參加五結Yummy芽米金色旅遊試遊團-新農村文化之旅」體驗文
ps-IMG_1054

ps-IMG_1065

ps-IMG_1075

ps-IMG_1081

ps-IMG_1084

ps-IMG_1086

ps-IMG_1092

ps-IMG_1094

2011-11-10

探訪銅雕藝術家火熱的創作生活:銅漢子工作室

ps-IMG_3595
↑水裡來,火裡去,兩人走進彼此的生命,才有「銅銅小綠人」的誕生
左:藝術家邱克勇(伊將卡達得伴I-JiangKadadepan
右:鑄銅師黃森義師傅

參訪銅漢子工作室@桃園縣觀音鄉
http://www2.tyccc.gov.tw/craftweb/men13/Content.aspx
鑄銅師:黃森義師傅
藝術家:邱克勇(伊將卡達得伴I-JiangKadadepan
時 間:20111029(新月社主辦.邱建一老師帶領)

太喜歡這天的活動,努力三晚終於把照片整完,也許這些藝術品並不如我們平常慣見,置放在華麗的殿堂,打上適切的燈光,但如果這些照片多少能讓大家瞭解創作者和鑄銅師背後的堅持、辛苦和血汗,是我所樂見的。聽邱建一老師說,黃森義師父為了今天我們的拜訪還特別去剪了頭髮,看他們的blog,黃師父留長髮挺帥的啊!
http://ijiang.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27.html

請大家去新竹看展,讓藝術家有機會把創作背後的故事說給您聽。
伊將 - 原住民銅雕藝術創作個展
2011
1116-27
新竹市文化局 / 2F-竹軒畫廊
新竹市東大路二段151 . 03-5319756

銅雕和銅塑的過程,部份資料參考自網路和維基百科等
藝術家用陶土(或木雕)創作出銅雕的原型,再用矽膠塑模->灌蠟->脫蠟->塑模沾漿(以蠟製的複製品覆上一層陶瓷漿外膜,一直重複步驟直到外膜足以支持鑄造過程(約1/4寸到1/8寸),做成一中空陶瓷)->陶瓷燒好出爐->灌注銅水->打磨加工(大型作品或小配件的焊接等)->表面處理(銅有易氧化的特質,利用化學染料浸泡,會在一定時間產生化學變化,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和效果)->上臘(作品不易氧化,便於保存)。

鑄銅的方式,是一整個將泥塑轉成銅塑的過程,駑鈍如我,只能簡單形容這過程讓大家明白,但其實每個步驟都是藝術家和鑄銅師的心血結晶,任何一個步驟稍有差池,都得重來,其辛苦可想而知,這也是銅雕藝術較少人投入的原因。通常藝術家都不會參與鑄銅這段,直接將泥雕作品交給鑄銅師處理,伊將很特別,在十多年前,去敲了鑄銅師黃森義師傅的大門,他想參與鑄銅的整個過程,讓作品更完美;藉著對鑄銅的深入瞭解,知道其更多的可能性,有助於在創作時做更多的揮灑。感念鑄銅師背後的辛苦,伊將的作品也刻有鑄銅師的名字。

我們參訪這天,伊將和黃師傅一早七點即開始加熱熔爐,中間無法休息,直到中午開爐,還要抓緊時間灌注銅水,近身在1200度的熔爐旁工作,兩人把當天爐內作品都灌完銅水後,極累且缺氧,半小時內都無法說話。之後大汗淋漓的伊將,不辭辛苦地逐一為我們解說鑄銅的過程,黃師傅也示範了上色,眼見黃銅塑像被噴灑了硝酸銅等化學物質,再噴火加速其變化,變成了綠色小銅人,這神奇的過程,大家驚呼連連,讚嘆一件作品的完成,真是藝術家和鑄銅師用執著和生命去換來的。
ps-IMG_3638
↑脫蠟->鑄銅:在中空的陶瓷殼模上加溫使蠟自動流出,形成一個中空的陶瓷殼模,將此陶瓷送進爐中加溫到900度至1000度,依作品種類,所需鑄銅的溫度也不相同。在燒結的過程中,熔銅爐也一起配合作業到適當的溫度,將銅熔成液狀,就可以灌進殼模進行鑄銅了。
ps-IMG_3639


ps-IMG_3658
↑銅水
ps-IMG_3629

↑高溫銅水,氣勢頗驚人!我們只是遠觀便感覺熱浪襲人
ps-IMG_3740

ps-IMG_3709

↑剛出爐的陶瓷塑模要置入砂坑,使其緩慢降溫,以免塑模降溫太快而破裂
ps-IMG_3724

黃師父把坩鍋中炙熱的銅水注入杓子當中。
ps-IMG_3776

ps-IMG_3779

ps-IMG_3800
↑由右至左,藝術家的陶土、泥塑、矽膠塑模、脫蠟(蠟雕)、出爐的黃銅雕塑、上色後變為黑色或綠色的銅塑
ps-IMG_3808
↑塑模沾漿:以蠟製的複製品覆上一層陶瓷漿外膜,一直重複步驟直到外膜足以支持鑄造過程(約1/4寸到1/8寸),做成一中空陶瓷
ps-IMG_3809

↑大型銅塑的銲接
ps-IMG_3811

鑄銅師黃森義師傅
ps-IMG_3820

↑灌好銅水的陶瓷塑模,冷卻後的模樣
ps-IMG_3824

ps-IMG_3825

ps-IMG_3848

↑將陶瓷塑模敲掉,一件件銅塑品就出現了
ps-IMG_3929

↑↓黃師傅示範上色,注意,不是像畫畫一樣上油彩,是用硫酸等化學物質,使銅金屬生化學變化,呈現銅黑或銅綠色
pscut-IMG_3935

ps-IMG_3952

ps-IMG_3963

ps-IMG_3966

ps-IMG_3971

↑黃師傅示範上腊,讓銅塑作品不易氧化,便於保存,這腊可不光是用照片中那桶現成的腊,黃師傅有獨門秘方喔。
ps-IMG_3869

藝術家邱克勇(伊將卡達得伴I-JiangKadadepan)解說他的作品
ps-IMG_3910
《春風吹-百合花香》銅漢子工作室入圍2009 巴黎大獎
清新脫俗的百合花散發淡淡的清香,就像醉人的女人香。春
風搖曳,有如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 含情之模樣如此惹人憐愛,盛開的模樣總叫人想輕擁它、親近它。佩帶百合花飾的魯凱族女人,象徵純潔、堅貞和美善,賦予男子不可動搖的勇氣、責任感以及合作精神,同時展現了族群文化藝術美感。
ps-IMG_3911

ps-IMG_3915

ps-IMG_3903

ps-IMG_3990
↑卑南族民謠創作大師陸森寶,寫了一首卑南民謠美麗的稻穗,在部落裏每個人都會唱,不會唱的人也都會哼,歌詞內容敘述兄妹之間的情感交流,在稻米採收之季,妹妹對祖靈感恩的同時,思念在金門前線服役,未能返鄉慶豐收的兄長,如此感動的故事,若不讓稻穗女孩立體呈現在眼前,對於身為卑南族子民的我來說是一輩子的遺憾。
ps-IMG_3993

ps-IMG_3997

ps-IMG_3999

ps-IMG_4022

↑黃師傅請伊將幫他的父母塑像,這作品讓很多朋友聯想到自家質樸的長輩們
ps-IMG_4012

↑黃師傅很熱情,把自種的筆杮,現摘給大家吃,我還是第一次吃到筆杮,果香極濃郁
ps-IMG_4042

↑參訪結束,我們去三合院看夕陽,享用美味的客家美食@八方園鄉村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