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9

〔2013羅馬尼亞〕布拉索夫BRASOV的黑教堂(Biserica Neagră, Black Church)

pscut-IMG_5124


羅馬尼亞.布拉索夫BRASOV的黑教堂( Black Church) 是羅馬尼亞最大的哥德式天主教教堂,建於1415世紀,1689年由於遭到了哈布斯堡軍隊的攻擊被焚燬,重建後仍保留著被煙熏黑的石牆,「黑教堂」因此得名,我們造訪當天是週一,教堂沒有開放,資料上說,教堂內藏有一批古代東方壁毯和建於19世紀的大型管風琴,共有4000根管弦,這架管風琴至今仍可使用,可惜緣慳一面。

到歐洲必訪教堂,如同到埃及必看金字塔,但多年下來我總有入寶山卻空手回的遺憾,我有輕微的資料蒐集狂熱,導遊的現場解說,總像是片斷不相連貫的電影,我還是無法滿足和理解,所幸此行前六個月上過邱建一老師藝術史的課,從古希臘羅馬神話到中古世紀騎士,從舊約聖經故事到但丁的《神曲》故事,終於對教堂建築、宗教繪畫和宗教符碼有了些基本的概念。哥德式教堂的一大特色就是那股華麗尖聳、直立雲霄、上達天聽的氣勢,黑教堂其鐘塔便高達65公尺,上面的彩繪很吸引人,現場用24-105長鏡頭勉強抓得到但看不清,回家放大看,原來上面繪著聖經四福音書的四個作者,簡略地整理如下,順時鐘方向依序是:
獅子=馬太福音,象徵君王,由君王大衛的家譜開始講述耶穌的故事
老鷹=約翰福音,象徵神性,以希臘文書寫,在當時是較高規格的語言
水牛=馬可福音,象徵奴僕,講述苦難的故事
人和天使路加=路加福音,象徵其人性,報導性較強

不同時地所著作的四福音書有各自的文風,這四活物各有其代表意義,四福音書分別由耶穌的門徒馬太(瑪竇)、約翰(若望)以及彼得(伯鐸)的門徒馬可(馬爾谷)和保羅(保祿)的門徒路加寫的四部介紹耶穌生平事迹的書,屬新約聖經的頭四卷書。我不禁連想到「論語」,也是弟子們寫下師承的上課筆記。
ps-IMG_5179

ps-IMG_5130

pscut-IMG_5156

↑羅馬尼亞.布拉索夫BRASOV.黑教堂,因曾遭大火,建物部份呈焦黑狀,故名。這門很明顯受過祝融親吻。
pscut2-IMG_5156

pscut-IMG_5160

↑羅馬尼亞.布拉索夫BRASOV.黑教堂,因曾遭大火,建物部份呈焦黑狀,故名。
ps-IMG_5182

ps-IMG_5181

ps-IMG_5186

ps-IMG_5185

ps-IMG_5184

2013-07-18

〔2013保加利亞〕內塞勃爾NESEBĂR:你是我的陽光

ps-IMG_8332
「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
小時候,老師教過這首歌,很難忘。
大陰天,間或飄雨,感謝這位美女剛好入鏡,成為我的陽光,不然灰白黑一片,怎麼訴說這是個碧海藍天、紅瓦白牆的美麗漁港城市。
@保加利亞.內塞勃爾NESEBĂR【UNESCO, 1983】,一座有3000年歷史的古城,曾被古希臘殖民過,陸續發現斷毀的城牆,博物館內收藏有當年諸多古物,如古錢幣、青銅器、極精細的金飾(細如髮的編織設計)等,如同來到希臘考古博物館。古城區,三五步即一座老教堂,讓我連想到台灣靠海的鄉鎮,也是廟宇相連。如今它是黑海之濱頗富盛名的觀光度假城市,在共產勢力遠去的近幾年,大興旅館中。
ps-IMG_8348
↑自得其樂的小水手
ps-IMG_8318

2013-07-13

徐徐和風,種樹成林,藝術家徐冰和小小森林戰士們一起「玩」成《木、林、森計畫:台灣》

ps-IMG_8949


什麼樣的活動可以結合藝術、教育與環境護育,讓世界更美,蓊鬱森林再回到我們身邊,當國際當代知名藝術家徐冰在屏東三地門對小朋友說:「今天你畫了一棵樹,這棵紙上的樹將變成真正的樹,生長在大地上。從此你即加入了一個全球性的,找回大森林的重要而又長久的事業中。」,我才明白這個可以化夢想為實際的行動,是可以期待的。

從網路整理文認識藝術家《徐冰》:1955年生于重慶。197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邀請為榮譽藝術家移居美國。1999年獲得美國文化界最高獎:麥克‧阿瑟獎。現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文字,一直是他重要的創作主題。從《天書》、《新英文書法》到《地書》,二十多年來,他對文字的表現形式、它的意義和閱讀的關係,進行了不同層面的探索。徐冰以其獨特的視野和表現手法,為觀眾開闢了一個「文字」的全新世界。

原民朋友一直是守護台灣好山好水的第一線勇士,他們最懂敬天畏神,崇敬大自然,和大自然共處,生活所需和精神依歸都緊貼大自然,在我們世俗看來如此堅困的生存環境,他們卻能樂觀以對,他們在歷史上一再被錯誤對待,想想我們理所當然高談的天賦人權,他們卻因一再被後到這塊土地的人侵擾,失去土地、工作和生存權(為生活所需的打獵、砍伐等),連「姓名權」都是近幾年靠爭取而來。原民朋友雖沒有文字,但他們有許多代代相傳的符碼文化,我們從其住家、衣飾、日用器皿等都可以一再讀到這樣的文化傳承,原民「符碼」和徐冰先生的「文字」創作元素相類同,徐冰先生也曾談到文革時期的下鄉經歷,讓他這個自小在城市長大的孩子有了和山林相處的機會,這也是他會參與世界性環境護育《木、林、森計畫》,和來到台灣屏東三地門的原因。

大藝術家如何和小朋友介紹這個活動,首先不能嚴肅,小朋友最愛的是聽故事,活動開始前,徐冰先請他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講一個小男孩和森林的奇幻故事給小朋友聽,讓小朋友進入一個想像的情境,他才接著講授各國文字和他的創作過程,但他要小朋友自由發揮今天的畫作,他在一邊給小朋友一些指導。我想,其實大人也愛聽故事,就讓我一點一滴介紹這一天的故事給大家。

ps-IMG_8758
↑三地門鄉長和部落的頭目們前來歡迎國際當代知名藝術家徐冰

ps-IMG_8764

↑↓我們一進三地門就充分感受到原民朋友的熱情好客和才華洋溢,原民朋友以萬壽菊與腎蕨編製的花環歡迎我們,偷偷告訴你,這些純手工的美麗花環具有魔力喔,一戴上保證你心情愉悅,很想跳舞。果然,第二個迎賓儀式是大家手拉手一起跳舞,工商業社會,人和人初見面,頂多點頭行握手禮,原民朋友真是太聰明了,發明這種迎賓儀式,我想即便再陌生的人馬上都能變成好朋友啊。

ps-IMG_8774
↑女頭目的服飾特別吸引我
ps-IMG_8782

ps-IMG_8833

↑《木、林、森計畫:台灣》記者會,與會的有屏東三地鄉鄉長潘勝富先生、三地國小校長陳再興先生、藝術家徐冰先生、Discovery頻道北亞區副總裁洪韻淇小姐,策展人楊心一先生等。

ps-IMG_8832

↑徐冰老師帶領中央美術學院研究所的學生一同來台灣執行《木、林、森計畫:台灣》

ps-IMG_8809


↑↓台灣首支排灣族現代舞團「蒂摩爾古薪舞集」也參與本次記者會,以表演歡迎徐冰先生和這個計畫,他們是一群勇於創新的舞團,蒂摩爾Tjimur是三地門的一個部落名,是排灣族文化根據地;「古薪」是以古為薪,以傳統文化作為新生命舞蹈的精神糧食。這支【kurakuraw。舞琉璃】是天上來的精靈kurakuraw和族人女子相戀的史詩故事,一開始由年僅二十出頭的說書人蔡清安先生用母語歌出故事,這麼年輕卻能說流利的母語,在現今的原民中是很少見的。許筑媛老師詮釋族人女性,男舞者楊淨皓則演出Kurakuraw,這段相愛卻被禁止的故事,筑媛老師運用許多道具(如篩子)和姿勢來詮釋愛情的周折。最後說書人蔡清安以罕見的雙管鼻笛吹奏作為表演的終結。相傳原民認為,鼻笛灌注的是生命的氣息,不像嘴巴會說謊,除了樂聲的表現,有很重要的精神意涵在內。

ps-IMG_8829

ps-IMG_8835


↑↓記者會的結語也很有趣,鄉長敬邀在場所有的來賓手拉手,一起跳原住民傳統「圓舞」,邊跳邊舞出會場,代表記者會的圓滿結束,也代表一起啟動這個讓世界更美麗的計畫。

ps-IMG_8841

ps-IMG_8847


↑當天中午的用餐地點也和藝術相關,這是「風刮地 秋月的店」,是當代原住民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的創作基地,也是他的夫人秋月(如照片)女士的餐廳,完全使用最天然美味的食材作料理,光是看她用芭蕉葉當桌布,在炎炎夏日就讓人感覺清涼有勁,食慾大開。別以為你只是在一個簡單的棚子下用餐,用心看,你可以從入口看到一隻老鷹大鵬展翅的造型,老鷹是原民朋友崇敬的動物,有保護的意義在,建議大家來三地門一定要來體驗。

ps-IMG_8861

「風刮地 秋月的店」整個空間佈滿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的作品,開放的空間和山林相依,用餐兼賞景,晚上用餐還可欣賞到原民朋友精彩的LIVE演唱喔。

pscut-IMG_8890


↑下午徐冰老師指導小朋友作畫,這群小朋友非常熱愛繪畫,只見夏日炎炎,沒有冷氣,他們一畫就是一個半小時沒有停歇。Discovery頻道將全程紀錄此計畫並製成節目,他們派了整組工作團隊在場,入鏡的幾個老外便是,他們的中文頗流利喔。

ps-IMG_8895


↑徐冰老師準備的教材

ps-IMG_8917
↑徐冰老師一一和小朋友指導
ps-IMG_8921
↑小朋友的創作力都好驚人
ps-IMG_8918

ps-IMG_8926

ps-IMG_8930

ps-IMG_8931
↑這個小朋友的畫作好細緻
ps-IMG_8899
↑三地國小教室望出去,入眼的是隘寮溪及群山美景,好想來這兒上學
ps-IMG_8925


↑三地國小的教室每面牆都是藝術和教育,這幅畫是學校退休老師高立宏先生畫的,據說他也是個畫電影看板的高手。

ps-IMG_8947


↑徐冰老師一一點出小朋友的畫作的特點,鼓勵他們自由創作。

ps-IMG_8941


↑這兩天我對原民的創作能量又有更深的認識和感動,小朋友們太豐富了。

ps-IMG_8945

ps-IMG_8944

ps-IMG_8954
↑課程結束,每個小朋友拿到小勇士證書,和徐冰老師開心大合照
ps-IMG_8973



↑↓徐冰老師的課程結束,三地門鄉長潘勝富帶大家到「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參訪,適逢三地國小百年校慶,因此館方正展出「山間藝想 - timur孩子們的創作聯展」,小朋友向徐冰導覽自己的畫作,每一組小朋友的導覽都大方又富創意,節奏感的問答互動,和畫作搭配的手舞足蹈,在在令人驚喜,作品更是棒極,光看色彩就有種想跳躍的感覺,這是以往看畫展沒有的感受,孩子果然是上天派來的天使。因為沒看到老師在現場指點,我好奇問小朋友怎麼準備的,原來他們三天前才開始練習導覽,自己想內容,果然原創的最自然,不像有些表演,明顯是大人的過度操控,失了童真。

ps-IMG_8966

ps-IMG_8968

ps-IMG_8975


策展單位提供的活動簡介和facebook

78()9(),台灣南端曾為莫拉克風災重創區的屏東縣三地門鄉,將進行《木林森計畫:台灣》藝術公益行動。木林森計畫源起於藝術家徐冰2005年在非洲肯亞的行動,當時徐冰受美國聖地牙哥當代美術館、柏克萊大學美術館、太平洋影片資料庫及國際資源保護組織「Rare」的邀請,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地肯亞山,透過藝術的方法推展、影響世人對環境的保護意識。
《木林森計畫:台灣》基於相同的信念與關懷,從三地門鄉出發,在這處深具文化涵養的原住民部落中,撒下結合藝術、教育與環境護育的種子,並與長期關環自然人文的Discovery頻道合作,將文化交流、知識傳授、藝術創造、愛和關懷、溝通互利等理想付諸實現。這場7月三地門鄉舉辦的藝術活動,徐冰將在屏東縣三地國小親自授課,同時也宣告木林森計畫在台灣啟動。徐冰於三地國小進行2場現場教學,教導612歲的三地門學童並傳授種子教師,如何運用自古至今各文明創造出的文字符號轉化為繪畫元素,畫出有關「樹」的作品。畫下的樹,透過徐冰2008年開始自肯亞發展出的一個自循環系統理念:「人、資金、森林」,也就是「畫樹、募款、所得回饋森林,森林有利人類」的循環過程來成就自然護育的願景。

藝術家徐冰在肯亞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