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1

看記錄片《阿希克:最後的吟遊》

ps-IMG_6944

我很喜歡中東、中亞的音樂,幾個音符,幾重鼓聲,就可以把你帶到遠方,這些音樂有的很歡樂,有的很哀傷,總讓人想多瞭解些。今天去看記錄片「阿希克:最後的吟遊」,這是台灣伊斯蘭研究學會、政治大學中東與伊斯蘭研究中心、中華世界遺產協會、創意星球旅遊玩家俱樂部合辦的「認識伊斯蘭」電影讀書會http://travelers.tw/blog/12/1685的其中一場,說來緣份具足,原來我買過這部片的導演劉湘晨的書「天之搖籃」,看完記錄片才想到是同一人。這部記錄片台灣沒有發行,主辦單位經劉導演特別授權才得以放映,實屬難得,也期待它未來能在台灣發行,讓更多人感受這動人的樂音和背後珍貴的精神。「台北清真寺」DV則是現場的贈閱品,台北清真寺的朋友也在瑒告訴大家,其實清真寺不神秘,只要預約,歡迎大家參訪,一同瞭解伊斯蘭文化。記錄一下片中的維吾爾族吟遊詩人的詩作和介紹:
「世上再難找到像我這樣的流浪漢,再沒人像我這樣面容憔悴,孱弱可憐。我的身軀被愁悶大軍踐踏變成了塵土,淹沒世界的洪災又將其匯入泥流之間。」 (麥赫尊)《拉克木卡姆.穆斯台札特》

「天色已晚,照亮我黑夜的明燈尚未來臨,憂愁之火像焚燒燈蛾一樣焚燒著牝的生命。」 (納瓦依)《恰爾朶木木卡姆.穆斯台札特》
生活在被高山峻嶺、戈壁沙灘所包繞的綠洲上的維吾爾人對人類的悲劇意識有著切身的體驗,他們常常通過歌聲哀唉命運的乖蹇、人間的不平,訴說心中的悲痛。伊斯蘭教中的蘇菲教派認為人今生全屬虛幻,受苦受難,理所應當,只有來世才充滿希望。“十二木卡姆”所選唱詞的一些作者,有的本身就是蘇菲派的信徒,也有的深受蘇菲派教義的影響,在他們的詩作中就更能見到為數不少的哀歎命運的段落。
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