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9

〔2012內蒙古〕借用電影【如果在荒漠,一個旅人】

pscut-IMG_5105

借用電影【如果在荒漠,一個旅人】的文字:
一位謎樣男子,在中亞沙漠中踽踽獨行。他拋棄自己的身份,不願交代目的地,只緊握著揣在懷裡的舊照片,從法國來到世界的另一頭:哈薩克。
@內蒙.呼倫貝爾大草原

【如果在荒漠,一個旅人】電影介紹:一位哈薩克女子緊跟著他,用草原兒女的溫柔包圍著他,卻難以融化男子心中冰封的情感。執導《錫鼓》的德國導演沃克‧施隆多夫,本次藉由哈薩克草原勾勒出大師心中難得一見的風景。「尋找生命深層意義,追尋世界盡頭的神秘地帶,在傷痛中祈求消失,這些聽起來都似乎可悲又隱匿,卻一點都不可笑。這個角色被菲力普托雷頓詮釋時,當片中這段旅程發生於像哈薩克這樣真實的地方,頓時從形而上的思考層面轉換成非常個人又詩意的一段故事。」---沃克‧施隆多夫。在中亞的哈薩克,一位謎樣男子在沙漠中踽踽獨行。他先是拋棄了車輛、散盡錢財,又故意丟失身份,沒有人知道他為何要從法國來到遙遠的中亞,也沒有人知道他將要到達的目的地。在荒漠裡,一位賣字的人前來搭訕,告訴他只要有字都有它的特殊涵意。一位哈薩克老婦人在賣馬的給他的過程中,讀到他心中死亡的氣息,老婦的女兒緊緊跟隨這位謎樣男子,伴隨他穿越哈薩克草原與荒漠,再多的溫柔都改變不了男子心中早被冰封的情感。關於哲理、關於人性、又關乎不可說的秘密,沃克‧施隆多夫在本片裡以影像進行一場德國式的辯證,法國名作家尚克勞德卡里耶在劇本中放入法國式的詩意,融合成中亞草原上神秘迷幻的旅行故事。沃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 生於德國,畢業於法國高等電影學院。施隆多夫與法斯賓達、溫德斯並列為「德國電影新浪潮」代表導演。1979年執導《錫鼓》,為他贏得坎城金棕櫚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他的作品大多數以關注德國當代社會現實和改編文學作品,近年來作品包括02年的《十分鐘後:提琴魅力》、04年的《第九天》,至今已創作25部長片。

法國坎城影展特別放映、入圍多倫多國際影展觀摩影片
2008西伯利亞貝爾格勒電影節開幕片

沒有留言: